7月的大泽山下,上午10时的葡萄大棚里,温度已经接近50℃。一个农民站在葡萄藤下抬头盯着似开未开的葡萄花串一动不动,灵巧的双手在葡萄花穗间跳动。像这样专心致志地搞葡萄杂交,53岁的韩玉波一站就是24年。 199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葡萄杂交成为韩玉波以后孜孜追求的事业。 “那是一棵‘秋黑’葡萄,分出3根枝条,中间的一根特别粗,结出的葡萄个头单粒特别大,几乎是旁边枝条上葡萄的两倍。 ”韩玉波当时对葡萄杂交一无所知,出于好奇就将这根枝条裁剪扦插培育。 1997年,他到甘肃农业大学学习,启蒙老师常永义教授告诉他,这是单株芽变(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品种,概率是10万分之一。这令他十分兴奋,便萌生了将
...
查看详细>>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346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