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葡萄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专题 >> 杨国文:移民村里的“葡萄支书”

杨国文:移民村里的“葡萄支书”

来源: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6/4/14 16:43:43打印收藏

原标题:宁夏吴忠:移民村里的“葡萄支书”

杨国文,67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60多个村中年龄大的村支书。

从同心到红寺堡,杨国文已在村支书岗位上干了30年。

记者见到杨国文时,他正在核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老支书细致的很,每个贫困户信息都要核对好几遍。”书记李学明说。

中圈塘村的葡萄很有名气,而杨国文也是红寺堡区有名的“葡萄支书”。

红寺堡的葡萄产业发端于中圈塘村。2006年,杨国文就在村里推广种植葡萄,10年间,葡萄种植面积一度达到8000多亩,多半村民通过葡萄致富。“多时,一亩葡萄能收入1万多元,很多村民买了小车盖了新房子。”杨国文说。

中圈塘村的葡萄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杨国文功不可没。

2013年,红寺堡端天气频繁,3月冻灾,4月风灾,7月雹灾……尤其是7月,一场冰雹造成中圈塘村6500亩葡萄受损,损失达700万元,有些村民甚至收。当时村里有近一半的村民打算挖了葡萄树,第二年改种玉米,杨国文和村干部那段时间一户一户地做工作,直到村民放弃挖葡萄树。

“农民抗风险能力很弱,要让他们对产业发展有信心。”2014年8月,了解到政策性农业保险要在红寺堡区推广,杨国文立即和农牧局、保险公司联系,促成了中圈塘村嘉盟酿酒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中保财险红寺堡支公司签订了红寺堡笔农业保险合同。

2015年秋,村里的葡萄大丰收,但销售出现问题。杨国文每天都往葡萄酒厂跑,一个月后,村上的6000多亩葡萄全部销售。接下来的几个月,杨国文又为了村民能早点拿到葡萄款而奔走,直到今年1月,葡萄酒厂将1800万元葡萄款全部通过“一卡通”兑付给种植户后,杨国文才算了松了口气。

如今,中圈塘村的葡萄种植从冬埋、放土到施肥、打药都实现了半机械化。杨国文爱钻研,发明了土洋结合的除草机和喷药机,使用过的村民说:“老支书发明的机子好使唤哩,和大机器有得一比。”

前两天,红寺堡一家酒庄的老板再次找到杨国文,高薪聘请他到酒庄共同管理企业,杨国文再次婉拒了。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30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马陆葡萄上市 !每公斤80元
  2. 葡萄种植助农实现脱贫
  3. 宁夏葡萄产业助农走上致富路
  4. 葡萄成熟时 果农忙采摘
  5. 衡阳葡萄抢鲜上市 订单源源不断
  6. 2018云南·大理宾川葡萄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
  7. 吴大姐:返乡创业种植葡萄致富
  8. 和吉镇的黑葡萄熟了
  9. 姜泽春:盆栽葡萄好“钱”景
  10. 张小林:大学生回乡种葡萄 从零客户到年入17万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