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葡萄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农科经济 >> 八千斤葡萄难出岛

八千斤葡萄难出岛

来源: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5/8/21 9:48:29打印收藏

这是南京江心洲上一个特困家庭的故事。40多年前,年仅5岁的丁春云被养母一家收养,40多年后,养母小脑萎缩,养母的亲生女儿身患顽疾,两人均生活不能自理,丁春云没有半句怨言挑起家庭重任。“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这个淳朴农妇讲出的是朴素的做人道理。记者了解到,这位“美江岛人”近日遇到了麻烦,由于照顾病人家里离不开人,地里的近万斤葡萄缺乏销售渠道,陷入“难出岛”的窘境。

驱车上江心洲一路向南到洲头,记者在一座挂着“棋杆36号”门的老宅里见到了身材瘦小的丁春云。这是座有着30多年历史的灰平房,其间只在2010年前后因漏雨翻修过一次屋。木质的天花板上悬着一台老式吊扇,吱吱呀呀地给闷热的初秋送出一袭凉意。环顾四周,落满灰尘的日光灯、空无一物的铁皮柜子,老式座钟滴滴答答走着……堂屋陈设停留在上个世纪。

记者的视线落在柜子上的一张黑白照片上。丁春云说:“我父亲2011年去世,从那之后我母亲越来越健忘。”丁春云口中的母亲,是指养母谢金龙,老太太今年83岁,2012年因为骑三轮车摔跤,脑部淤血住院,2014年因股骨摔坏又再次住院,前后花费近8万元。这几年因为小脑萎缩,老人越来越糊涂,但是热情的为人却没有改变,在一旁非要张罗着给记者倒水,叨念着要下地剪葡萄。

“我妈年轻的时候特别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家务事根本不让我爸沾手。但是这几年头脑越来越不清楚。去年还能做做饭,到了今年,明明早上才吃过早饭,她又吵着要烧早饭,地里的茄子一会就去揪一把,完全记不得之前才摘过。老太太心好,总想帮忙,但经常变成了添乱,有次差点把厨房烧着了,我一刻都不敢离开她。”丁春云说。

宅子右侧,是丁春云养母和其亲生女儿的房间。大姐生下来就被诊断为痴呆,60多岁的人智商却和3岁孩子一般,不会说话,吃饭都要喂。记者走进房间,看到她躺在一张简陋的架子床上,里侧的护栏因为老旧已经散了架,凉席上有七八块用白色粗布打的补丁,身上盖的薄被也磨出了毛边。对于外界的造访,她毫无反应,似乎谁也走不进她的世界。

“她们是我的亲人,照顾好她们是我的责任,母亲从小养我,现在我养她老,吃点苦不算什么。”丁春云说。

记者了解到,丁春云家的收入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丈夫“刘老幺”做保安挣的工资,每月1000多元;另一个是3亩葡萄地,种着夏黑、金手指、青香蕉10多个品种。因为丈夫每天上班前要到地里抢点农活,两口子一般清晨4点多就起床了。虽然生活不易,但两人的儿子挺争气,考上了南京一所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孩子让她觉得日子有盼头:“日子总要过的,一切都会好的!”

“下地干活,两个病人我一般带一个,家里放一个。如果把妈带到地头,大姐就锁在房间里,怕她乱跑。房间里放个马桶,我不在家,大姐会自己上厕所,但是不会擦,屎尿搞在身上我洗衣服只好多用点肥皂头。”说这些的时候,丁春云保持着平静的微笑,这已然是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跟着丁春云走进葡萄园,记者发现立秋后的下午阳光依旧很炙热,不停蹲下站起查看葡萄的成熟度,不一会额头就是一层细密的汗。可以想象,在7月份的酷暑下,在冒着热气的地里浇水、打药、修枝、采摘……曝晒五六个小时的滋味并不好受。不过这些苦,丁春云并不觉得什么,让她生气的是:“前两天有人晚上进园子,偷光了我家两棵树的果子。”

采摘下葡萄,在树荫下摆个摊,等待顾客上门,是丁春云家的必修课。由于江心洲这几年拆迁,游客骤然减少,几年前车水马龙的场景早已不见,丁春云说有时候一天都等不到买家。“我家今年葡萄产量在1万斤,现在才卖了1000多斤,还有8000斤愁销路。家里离不开人,也没法拉出去卖。”

记者尝了尝,夏黑、青苹果……葡萄的品质其实挺不错,糖分很足。如果读者看到报道想品尝江心洲葡萄,帮助这个贫困家庭,可以去江心洲美食一条街南头找刘老幺葡萄园,联系电话:13913880775,13382052757。


相关资讯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58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马陆葡萄上市 !每公斤80元
  2. 葡萄种植助农实现脱贫
  3. 宁夏葡萄产业助农走上致富路
  4. 葡萄成熟时 果农忙采摘
  5. 衡阳葡萄抢鲜上市 订单源源不断
  6. 2018云南·大理宾川葡萄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
  7. 吴大姐:返乡创业种植葡萄致富
  8. 和吉镇的黑葡萄熟了
  9. 姜泽春:盆栽葡萄好“钱”景
  10. 张小林:大学生回乡种葡萄 从零客户到年入17万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