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葡萄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专题 >> 做好葡萄园管理 以备来年葡萄大丰收

做好葡萄园管理 以备来年葡萄大丰收

来源: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5/10/27 10:24:57打印收藏

原标题:一亩葡萄园的收入变迁

“今年台风没有给葡萄园带来大的损失,我们的葡萄卖了个好价钱。”在福建省福安松罗乡松罗村高优葡萄种植基地,农户郑柯发兴冲冲地忙着整理土地和薄膜,施秋肥,以备来年葡萄大丰收。

“我们这儿地处山区,昼夜温差大,比平原低5到6摄氏度,水质、空气都好,沿海葡萄采完了,我们才上市,价格有优势。”郑柯发大概盘算这几年收成,他种了8亩葡萄,年搭钢架花费2万元,租种别人土地4亩,花费3000多元/年,使用一些农药、化肥3000元/年,不算人工,从第三年开始,收入就近10万元。

“比原来多了,1998年以前,我种水稻,一亩才产800斤谷子,一年下来4000元,现在一亩葡萄少1.2万元。”郑柯发说,他是个把葡萄引种到乡里来,刚开始很忐忑,只能慢慢摸索,还得到外地求教。

种葡萄收入多了,家里盖起了5层小楼,3层以上实木装修,郑柯发俨然成为“土专家”,很多乡亲向他请教,于是他把每个阶段的管护要点都写在自家小黑板上,供大家学习。

榜样的示范效应很大,越来越多在外地打工的村民返乡种葡萄。2005年,村里20多户农户自发成立新旺农葡萄种植合作社,为周围农户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今年以来,合作社已经有120多户农民,平均每户种5亩葡萄,一年纯收入8万—10万元。

为了抱团找市场,合作社的农户们还成立了福安友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模式发展葡萄业。“今年中秋到国庆期间是我们葡萄的销售旺季。”公司总经理郑金发说,除了传统渠道,他们还用微信卖葡萄,每天运往福州、厦门等地就有1000多箱,多一天1500箱,每箱能卖100—120元,还有的未到采收季就被整亩包下来,早早定下了收购价。

笔直的村道、时尚的小楼、整洁的村广场、嬉戏的孩子们……葡萄种植让村民们钱袋子鼓了起来,松罗村也旧貌换新颜。

松罗乡纪委书记郑玉宏说,松罗村的葡萄合作社带动了附近村民致富,全乡1.9万人80%都与葡萄有关,去年人均收入1.3万元。

郑玉宏说,农业照样可以富民,只要人勤劳,水田种葡萄,山上梯田种果树、茶叶、毛竹。全乡葡萄种植面积已达7000多亩,政府还送补贴和技术,竹制葡萄棚补贴1000元/亩,钢架5000—7000元/亩。

近年来,松罗乡所在的宁德市做好“农”文章,将小城镇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千亩设施农业、山地综合开发、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等五项工作整合起来,五位一体推进。目前全市共有11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和234个现代山地农业开发示范点,专业合作社5000家,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3万元。

“农业是增收利器,但农业的内涵要提升。”福安市农业局局长叶细玉说,不踏实的就是采收季,担心果多价贱,于是加品培育和食品安全管控,葡萄生产全程可追溯,取得了“福安巨峰葡萄”等公共地理标志,引导农户在葡萄园里套种蔬菜和灵芝等,发展立体农业,让农民增收更有保障。

葡萄产业的壮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1986年出生的郑周今年6月高票当选为松罗村主任。郑周说,他是从福建农林大学毕业,学的是农科,他种葡萄使用有机肥,生态挂穗,产量增加了,品质也大大提高。慢慢地,附近种植户很乐意向他请教。

郑周说,下一步,他将以葡萄产业为抓手,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更多乡亲致富,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49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马陆葡萄上市 !每公斤80元
  2. 葡萄种植助农实现脱贫
  3. 宁夏葡萄产业助农走上致富路
  4. 葡萄成熟时 果农忙采摘
  5. 衡阳葡萄抢鲜上市 订单源源不断
  6. 2018云南·大理宾川葡萄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
  7. 吴大姐:返乡创业种植葡萄致富
  8. 和吉镇的黑葡萄熟了
  9. 姜泽春:盆栽葡萄好“钱”景
  10. 张小林:大学生回乡种葡萄 从零客户到年入17万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